我国矿粉生产线也到了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
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使中国获得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的契机,在这一背景下抓住机遇能够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我国矿粉生产线也到了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
再工业化战略将加快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产业向我国转移。当前,研发中心与制造中心的分离已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模式, “中国制造”庞大的生产能力和低廉的生产成本使中国必然继续保持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成为西方国家转移其制造部门的首选地。中国制造业是中国高速成长的动力引擎,制造业每增长10%,就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2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制造业比重增速远远超过美国,规模居世界二,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中心之一。
目前,中国已进入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然而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水平并不高,表现为:一是经济创造力较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二是附加值不高,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三是我国制造业部门对外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呈现明显的恶化趋势,单位出口商品交换能力在减弱,出口商品获得的贸易收益、贸易附加值在下降。
西方再工业化进程中,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景十分可观。 中国经济80%是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存在着巨大的提升、创新空间。从西方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的制造产业,能够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产业,引导更多投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自主技术研发,加快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
虽然产业转移引入的是非一流技术,但其技术外溢仍有利于我国开展技术模仿创新,在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中提升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西方国家新兴产业向我国的部分转移也有利于做大做强我国企业的规模,加速培育中国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脱离“产业先进、环节低端”的老路,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要素资源来优化中国制造的特点和个性,推动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一方面,我国要抓住机遇,做好准备承接发达国家在新一轮产业调整中转移过来的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加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培育,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产业自主创新中的领军和辐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要通过这些转移过来的产业推动我国自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再工业化战略中,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国外产业转移为基础,加大对新能源研发的投入,研究制定鼓励能源研发、生产、消费的政策体系,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